“丹青難寫是精神。”
以“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干、奮斗自強”為新時代遼寧精神表述語,讓難以形于筆觸變成精彩落于筆端。其中,“創新實干”四個字,更是集中展現了遼寧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和求真務實、吃苦耐勞、鍥而不舍的意志品格,令新時代遼寧人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躍然紙上。
實踐要求定,前進方向明。
一、創新實干,新時代的深切呼喚。
新時代,核心在一個“新”字。“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時代是創新的時代。
創新實干,知易行難。
人人皆談創新,創新談何容易。對于遼寧來說,創新似乎更多了幾分難度和緊迫性,也顯示出格外的意義。作為曾經為國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老工業基地,遼寧傳統的資源、結構、體制已很難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資源老化、產業結構老化、體制機制老化、思維老化、動力老化……一個“老”字道破轉型之難。如何去“老”開“新”、化“老”為“新”,成為擺在遼寧面前繞不過去的課題。
不創新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落后。以創新為驅動,遼寧不斷積蓄振興發展的新動能,正跑出全面振興“加速度”。
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省份,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到2030年,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成為“一帶五基地”;到2050年,建成科技創新強省,成為全國乃至東北亞科技創新高地。新時代的創新目標清晰明確,遼寧創新踏上新征程。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振興發展也是干出來的。只有實干才能在實際中認知規律,才能在實踐中創新,才能將創新的成果發揚光大。
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振興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東北地區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并就東北振興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四個著力”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的“三個推進”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頂層設計已撐起四梁八柱,接下來的關鍵就是用實干去落實。
徒有創新意識和觀念還遠遠不夠,再好的想法不付諸實干,也是鏡花水月。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遼寧,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創新實干的搏動,如此強烈地煥發出創新實干的風采,也必將借這種精神匯聚起前所未有的創業偉力。
二、創新實干,深植于血脈的基因。
5000年前,“東方文明的新曙光”在牛河梁冉冉升起,先民在遼河流域篳路藍縷,沿遼西古廊道牽起一串遠古文化明珠。那時,創新實干是文明源頭的耕耘開拓。
2000年來,仰觀秦時明月,游目漢唐氣象,騁懷明清風云,坐擁盛京繁華,歷史在遼河兩岸熠熠生輝。那時,創新實干是一路風塵一路歌。
近代,特別是日寇侵華以來,遼寧成為重災區,飽受戰火涂炭。“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14年抗日戰爭的起點,遼寧抗戰則成為“起點中的起點”,打響抗戰第一槍,最早發表抗戰宣言……遼寧人民用錚錚鐵骨捍衛家鄉與國土。那時,創新實干是民族大義前的當仁不讓。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遼寧制造了共和國第一架戰斗機、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艘導彈潛艇等200多個“共和國第一”,率先書寫新中國工業發展的翻天覆地。那時,創新實干是“長子”義不容辭立潮頭。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遼寧人民積極開啟老工業基地“第二次創業”,制造生產出第一艘國產航母、殲15、“蛟龍”號、新松機器人、盾構機等一大批國之重器。今天,創新實干是長子圖變,浴火重生。
既為基因,一脈相承,從未改變。
既為基因,相承相序,從未割離。
這是一塊鼓勵創新、人才輩出的大地。遼寧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著“闖關東”的精神,有闖勁兒,有韌性,那是一種生命力創造的激情張揚。面對困難,遼寧人敢于與命運進行抗爭,敢于冒險、敢于嘗試、敢于探索、敢于創新。創新實干支撐著遼寧人民在這片黑土地上辛勤勞作,勇于開拓,各領域人才競相比拼,充分涌流,源源不斷走上各領域重要崗位,輸送到全國各地,不斷刷新著創新創業的成績單。創新是實干的創新,邁開實干的步伐,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這是一塊崇尚勞動、勞模薈萃的熱土。遼寧人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高昂的勞動熱情和忘我的奉獻精神,積極投身振興發展的火熱實踐,譜寫了一曲曲激昂澎湃的勞動贊歌,涌現出一大批時代楷模。他們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從“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苦干到創新實干,干事創業的打開方式日益優化。實干是創新的實干,插上創新的翅膀,實干走得更穩更遠。
三、創新實干,整裝再出發。
著力鼓勵創新創業,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遼寧振興的殷殷希望。我們認識到,創新實干是多方面的。一切工作都需要將創新貫穿其中,用實干來成就。
科技。誰牽住了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遼寧擁有雄厚的科研基礎,集中精力解決好高校科研院所供給相對豐富與企業需求明顯不旺并存等難點問題,就會源源不斷釋放出科技創新紅利。
理論。遼寧振興發展是一道實踐課題,也是一道理論課題。黨中央已經給出頂層設計,實踐中還需要我們結合實際進行理論探索。老工業基地不是“生銹地帶”,套用西方理論顯然不行;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遼寧與其他老工業基地有不同稟賦和特點,照搬哪一家方案未必可行。推進基于遼寧實踐的理論創新,才能有力加快振興進程。
制度。制度帶有根本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如今,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制度創新先行區,堅持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核心,重點推進多項創新試驗內容,一個提升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新引擎動力強勁。
文化。遼寧擁有成熟的產業工人文化,也是工匠精神的守護者。隨著下大力氣革除文化弊端與惰性,杜絕忽悠文化等落后文化,坐等觀望的依賴思想正逐步被摒棄,鼓勵創新、推崇實干的文化氛圍逐漸形成,先進文化涵養著遼寧人的精神世界,凝聚起強大的思想共識。
人才。創新在于人,人才是關鍵。遼寧已陸續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遼寧省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發展集聚人才、人才服務振興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加快培育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科技人才隊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更多放在創新上,發揮創新對拉動發展的乘數效應”“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下好創新這步先手棋,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創新實干,就能開創一片新天地。
轉載自遼寧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